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 > 教师资格 > 模拟试题 > 正文

中学地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经典题目解析

点击数:778 发布时间:2025-02-04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中学地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经典题目解析

中学习地理教师资格考试经典题目分析-《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图为阿克苏河和松花江月平均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学地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经典题目解析

1.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I河流表示阿克苏河 ②Ⅱ河流以大方降水补给为主

③I河流表示松花江 ④Ⅱ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911月Ⅱ河流径流量小于I河流的主要影响原因是。

A.风力 B.光照 C.气温 D.昼长

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题。
中学地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经典题目解析

3.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用途有。

①防洪

②降低水土流失

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益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导致的不利影响是。

A.潼关水位降低,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升水质

C.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紧急

D.有益于进步航运,促进渭河平原的工业商品向东部沿海输送

5.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国内重点拓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每年平均来沙量大幅降低。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一同体。据此完成下题。修建水库不仅能够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降低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成效最好的水库放水方法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参考答案及分析

1.【答案】D。分析:依据图示信息,I河流在4、5月河流径流量增加较多,并且在7、8月也增加较多。说明I河流一年当中应该有两次汛期。所以I河流应该是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的松花江。II河流一年当中主要在7、8月河流径流量增加较多,说明II河流一年可能只有一次主要的汛期,所以II河流应该是阿克苏河。阿克苏河坐落于国内西北区域,河流的水源补给应该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①②错误,③④正确,即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C。分析:911月松花江的河流径流量大于阿克苏河,需要从水源补给和水分蒸发两个角度考虑。水源补给上,I河流即松花江的水源补给主要源于大方降水,II河流即阿克苏河的主要水源补给源于冰雪融水。9~11月两条河流补给都较少,而阿克苏河径流量降低较松花江多,故需要从水分蒸发的角度考虑,松花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河流径流量大。阿克苏河纬度比松花江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蒸发较强,河流径流量小。水分蒸发最直接的影响原因在于气温,C项正确。ABD项错误。

3.【答案】B。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雨季可以有效蓄洪,减轻黄河下游区域的洪涝灾害,对黄河下游区域起到防洪有哪些用途,同时,泥沙在库区淤积,使得黄河下游河段河床抬高速度减缓,①③正确;黄河下游河流流速慢,水土流失并不紧急,②错;三门峡水利枢纽区域发电量相对较小,不合适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且这更不是该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区域发挥的主要用途,④错。B项的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C。分析: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上升,河流下切减缓,A错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使得渭河水流速度减慢,河流净化速度减慢,水质变差,B错误;三门峡水库蓄水致使渭河平原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分易向土壤表层累积,使得土壤盐渍化现象紧急,C正确;渭河的航运能力较弱,渭河平原的工农业商品向外输送并不是依靠河流运输,同时利于进步航运更不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导致的不利影响,D错误。故选C。

5.【答案】D。分析: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备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有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强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可以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成效,B不符合题意;冲沙成效最好的水库放水方法是枯水期集中放水,由于河流进入汛期以前,水库下游水位较低,水库集中放水使下游水位抬高,流速加快,把很多的河底泥沙带走,使下游河床减少,D正确。故选D。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教师资格网,国家教师资格证报考官网入口,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认证,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及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服务。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s://www.dzryhb.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s://www.dzryhb.com/) 版权所有